泰山华侨书画院新闻
- 泰山华侨书画院
返回首页>>泰山华侨书画院
大家风采|姚建广:笔随意动,墨言心声
姚建广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中国美术家协会(香港)副主席
中国泰山华侨书画院名誉院长
博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
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
中国画注重境界的营造,讲究气韵,格调,画内之境可描,而画外之境难求。姚建广老师博采众家之长,主攻人物画创作,兼攻花鸟与山水,作画风格受到姚有多先生的指引,将西方绘画严谨的写实造型与中国传统笔墨以及书法用笔结合起来,把传统山水、花鸟画和书法上的一些元素运用到人物画上,骨法用笔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。本期大家风采,一同走进在画中求变的姚建广。
兴趣使然 逸趣天成
姚建广老师是一位颇有才气的画家,采访中,他用朴素的语言与虔诚的心态去对待与谈论艺术,对于艺术和生活有着最质朴的理解。采访中姚建广回忆起儿时启蒙,是父亲手把手教他写毛笔字时的情景,一笔一划,墨香流淌,这份对书画的初向往,为他之后的艺术生涯埋下了美好的种子。
参加工作之后,虽然工作内容与画画没有太大联系,姚建广始终不忘初心,所有业余时间,几乎都被画画填满,对于姚建广来说,画画从来都不是负担,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,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。
在工作与梦想之间,姚建广坚持初心。2007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人物高研班,这一年,恰逢建国以来首届线描艺术展,当时参加的人不计其数,且基本都是中美协会员,最终获奖的只有六十人,都是当代最具盛名的人物画大家,姚建广的作品《狮舞盛世》获首届线描艺术展优秀作品奖,并得到张道兴老师的赞赏,这次获奖对于姚建广来说是非常大的肯定,坚定了他在绘画创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。
醉心丹青,不忘初心
姚建广是个性情直率富有童心的人,为人处世率真,胸怀坦荡。他的人物画笔中有墨趣墨中有笔情,人与画融合在一起,构图上总有新意。
姚建广曾师从姚有多、黄均、郭怡琮等大师学习,主攻人物画创作,兼攻花鸟和山水,专业技能与素养比较全面。姚建广的人物画作中又分为古典人物画与现代人物画,尤以婴戏图、少数民族系列、老子系列、钟馗系列等得到业界认可,其中婴戏图与少数民族系列倍受收藏家欢迎。婴戏图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,是以儿童玩乐情景为题材的绘画类型,发展至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,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,历代不少名家都画过此类作品,南宋苏汉臣的《秋庭戏婴图》便是此中珍品。
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刻画在姚建广眼里,儿童的无忧无虑天真活泼让他感受到生活的乐趣,这也成为他后期的创作灵感来源。姚建广的婴戏图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水平,画中世界妙趣横生,挑灯笼、斗蟋蟀、放风筝,天真烂漫的儿童,画面活泼清新,人物呼应,让人瞬间重温儿时的乐趣。姚建广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民俗相结合,用现代的手法表现生活的趣味性,别具自己的风格特色,一定是有童心的画家才能把婴戏图画到如此境界。
姚建广绘画中另一个重要的题材是少数民族人物,尤其是藏民。他的藏民系列作品里,展现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藏民的生活场景,摇着转经筒的朝圣的藏民、有着高原红的少女、满脸褶皱的老人,姚建广笔下的藏民都有原型可寻。他这些年多次进藏采风,体验藏区生活,感受藏区文化,“只有亲身去体验,去感同身受,方能熟悉其形貌,领会其精神”,姚建广说。于画中,我们感受到了藏区人民对信仰的执着,对生活的不妥协。
笔随意动,墨言心声
在艺术创作上,姚建广重在体现人物的内在气质,赏其画,往往先被画的气韵、精神所感动,这正是画家的功力所在。一个有想法的画家,一定对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独特的理解,作为一名时代之画者,姚建广将写实造型与传统笔墨相结合,融情于景,不拘成式,艺术风格与个性语言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,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诠释。
在姚建广看来,画好山水画与花鸟画都是为了画好人物画服务的,不同的人物画,不同的意境,润墨点染,枯笔皴擦,水墨铺洒,一草一木,一石一水,信笔写来,在画中求变,令人品味不尽,雅俗共赏。
采访中姚建广非常和蔼可亲,与笔者分享了众多学画趣事,不禁感叹,勤恳有天赋的人一定会发光。姚建广从事美术创作以来,学习各家经典,潜心创作,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事情比用心去对待每一幅作品来得更重要,他对待每一幅作品都精益求精,始终保持一颗赤诚之心,对人如是,对艺术亦是。
艺术只有走进历史,走进文化,走进人的精神世界,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。姚建广刻画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,无一不是体现对真、善、美的追求,歌颂生命,热爱生命,表现人间美好和幸福,笔墨劲健,翰逸神飞,妙趣十足。